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7年第25期
编号:13108511
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与影响因素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7年9月5日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2017年第25期
     1.2方法

    上述60例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入院后,维持其气道通畅[2],迅速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清除,并予以急诊气管插管措施。对于呼吸衰竭重症患者,开放其静脉通道,采取呼吸机辅助呼吸,予以利尿剂、脱水剂迅速降低其颅内压[3-4]。对于持续性出血的患者,须及时补充血容量后予以手术止血措施。休克Ⅰ、Ⅱ级患者,先进行脑疝相关治疗,后予以抗休克治疗;休克Ⅲ、Ⅳ级患者,先进行抗休克相关治疗,后予以抗脑疝治疗[5]。本研究60例患者中,行开颅减压术22例,行锥颅穿刺引流术38例。

    1.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

    观察并统计60例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经治疗后的恢复情况(临床疗效、S100B浓度及神经功能评分)。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(GOS)情况,将治疗效果限定为以下5个等级。Ⅰ级:无任何生理意识、死亡;Ⅱ级:植物状态(反应较小,例如患者清醒时,眼睛可睁开或一直睡眠);Ⅲ级:重度残疾,患者清醒,但残疾,需要人照理其日常生活;Ⅳ级:轻度残疾,患者可在受保护的情况下正常活动;Ⅴ级:恢复较好,与常人无异,偶有轻度缺陷。总有效率=(Ⅲ级+Ⅳ级+Ⅴ级)例数/总例数×100%。患者出院后随访180 d,采取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、神经功能评分,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。

    1.4统计学方法

    采用SPSS 20.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,计量资料用均数±标准差(x±s)表示,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;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......
上一页1 2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693 字符